太平天国杨秀清的故事:烧炭农民、兵器铁匠、天父下凡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 ,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参与发动金田起义,同年12月被天王洪秀全封为东王,称九千岁,是太平天国重要领袖之一。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已经集教权、政权和军权于一身,是太平天国实质上的首领。
1823年,杨秀清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杨亚齐,母亲古氏。他5岁丧父,9岁丧母,由伯父杨庆善抚养成人。
杨秀清成年后,由于没有田地耕种,他只能以种山烧炭为业,经常要翻山越岭去卖煤炭,承受着商人的剥削,换回一升半斗米,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这样的出身环境让杨秀清成为一个深谙世故、善于交游的人,未曾上过学、识字也不多的他,在家乡紫荆山一带颇有人缘。
1843年,广东花县的洪秀全和冯云山创立了拜上帝会,开始在广东、广西两省传播教义。
1845年,冯云山在寻找一处秘密活动基地过程中,看中了紫荆山区,他以塾师的身份融入这里,开始宣传教义。
1846年,在冯云山的影响下,杨秀清加入拜上帝会。
起初,杨秀清只是普通成员,还未站到反清斗争的前列。
太平天国起义前夕,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洪宣娇等首领,在紫荆山鹏隘秘密组织拜上帝会。杨秀清烧炭开炉,铸造兵器,准备起义。
杨秀清浓眉大眼,身体魁梧,肩宽腰圆,力大过人。他挑起百斤重担,爬山越岭像走平地一般。他年轻时流浪到广州投师学艺,练就一套铸造铁器的技术。这次,他担当铸造兵器总管,不用几个月便铸造得大批兵器。
起义的日子快到了,怎样把山里的刀枪剑戟运到金田营盘呢?杨秀清正想着计策。这时来了冯云山。为了款待冯云山,杨秀清拿了火枪出去,片刻便打得一只山鸡回来。没有配料,他就上仙人山去采香菇,很快采得一袋香菇。
杨秀清疲倦了,便躺在一块光溜溜的大石板上休息,刚躺下便闻得一股香气。他爬起来察看,什么东西也没有,只见大石板旁边有一双形似鞋子的石头。
他好奇的想:传说仙人山有石莲仙子和瑶族青年金哥成亲,金哥也变为仙子,留有一双“神风鞋”。难道这双石头鞋便是神风鞋?
杨秀清走到石头鞋跟前,弯下身子伸出右手检起来:“哎呀!”奇怪得很,轻如布鞋。杨秀清穿在脚上,身子轻飘飘的,像腾云驾雾,脚下生风。他高兴极了,好快便回到鹏隘,用香菇煲山鸡款待冯云山。
第二天,杨秀清穿起这双神风鞋,挑起百多斤重的兵器,还感到轻飘飘的,再多加一百斤,才合力气呢。
自此后,他挑起二百斤重的担子,脚下飘洒着一层白雾腾云,谁也跟不上他。
为了不给三江圩的王作新团总知道,杨秀清挑选了十多个壮士,他领头每天日头落山便悄悄挑着担子从风门坳直往金田营盘。
说也奇怪,杨秀清踏着神风鞋,山风呼呼从脚下刮了起来。每当傍晩时分,杨秀清带领壮士们偷运兵器走过风门坳,山风呼啸,顺风淹没了他们的行迹。
就这样,第二天早晨从金田营盘缓步回来,山风徐徐换个方向,又顺风淹没他们的的行迹。
不用十多天,便把大批兵器运到金田营盘的犀牛潭藏了起来,准备起义。也从那个时候起,山风早晚改变风向,风门坳的风天天如此,准确无误。
再说杨秀清得了这双神风鞋,能日走千里。清军官员和地方官吏个个担惊受怕,总怕杨秀清三更半夜跳进屋里来把自己的头割掉。穷哥穷叔们听说杨秀清得了一双神风鞋,壮了胆,纷纷投奔金田拜上帝会。
1847年2月底,冯云山在桂平因带领会众捣毁庙宇入狱,洪秀全返回广州营救。在这当口,拜上帝会突然受到地主势力的迫害,会中又陷于没有首脑主持的瘫痪状态,人心动摇。
这时,杨秀清站了出来,通过利用当地迷信的降童巫术,他伪装成"神灵附体"的样子,代表天父传达圣旨,从而巩固了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
冯云山出狱后,与洪秀全返回广西。虽然他们知道杨秀清伪装天父下凡是左道巫术,但看见在群众中起了这样大的作用,认为正可以利用。于是,杨秀清在拜上帝会内部,正式取得了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并一跃成为拜上帝会的领导者之一。
1850年年底,洪秀全和冯云山在花洲山人村部署起义工作,下达团营令,要求各地拜上帝会员变卖田产到金田集中,并将团营指挥部设在金田村,由杨秀清、萧朝贵和石达开主持。当地地主势力获得情报后,联合清朝驻军对前往金田村集合的会众施加阻击,杨秀清多次借助"天父下凡"来组织队伍反击,为金田起义打开通路。12月,金田起义成功。
1851年2月,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基,自封天王,封杨秀清为军师,正式宣布建立太平天国。
起义之初,农民的散漫和自私很影响战斗,杨秀清又多次借"天父下凡"予以说教并传达必胜信念,成功地将全军的意志和力量集结起来。
1851年夏,由于清军开始围剿起义军,并不断增加兵力,杨秀清决定率军突围。9月,在突围途中,杨秀清指挥太平军在平南官村成功伏击了前来镇压的提督向荣部清军,致使后者退避平南县城。杨秀清借机指挥太平军北上,于25日攻克永安州城,成功突出重围。
受封东王
1851年底,洪秀全在永安分封诸王,杨秀清领东王封号,并担任太平军统帅,正式掌管兵权。
太平军攻克永安后,清朝又调动大军来围困,并收买太平军军帅周锡能,准备里应外合攻破永安州城。获知情报的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锁拿周锡能,揭发他投敌的事实。这次谋反案的情报获知及应对处理,不仅破坏了清军打算里应外合攻破永安的计划,也极大地鼓舞了太平军,坚定了他们必胜的信念。
1852年4月,杨秀清指挥太平军从永安胜利突围,北取桂林,途中在龙寮岭大峒山谷地成功伏击并歼灭了清军四个总兵共二千余兵力。后进攻桂林受阻,杨秀清转而率军北取全州,准备进入湖南。因途中遭遇埋伏,损失惨重,加之南王冯云山牺牲,杨秀清被迫改变北上路线,转而攻取道州、江华、永明等城镇。6月,太平军进入湖南。
进军江南
1852年6月,为号召全国各地革命势力合力反抗清王朝,杨秀清与西王萧朝贵会衔发布了《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谕》共三篇檄文,声讨清王朝。 这三道檄文成功地引发了各地各族的起义。
1852年7月,杨秀清率太平军围攻长沙。2个月后,因长沙久攻不下,领导集团内部对下一步战略行动产生分歧。杨秀清分析形势,提出进军江南的战略方针,得到了包括天王洪秀全在内的大多数领导人赞同。这次战略方针的制订,将太平天国起义推向了全国范围。
12月,杨秀清带领太平军从水陆两路进攻武昌、汉阳,次年1月攻占两地。
1853年3月,杨秀清指挥太平军沿长江东下进抵南京,并于11日后将其攻占,至此,进军江南的计划完成。
定都天京
进驻南京后,杨秀清首先整顿营规,立法安民。待洪秀全抵达后,他与洪秀全商定,正式宣布改南京为天京,并定都于此,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政权。1853年5月,杨秀清由天京分派两路精兵,分别北伐京师和西征湘赣。北伐军后因孤军深入,缺乏后援,于1855年在山东冯官屯全灭。
西征军前锋在1854年初曾抵达湘潭,遭遇曾国藩湘军后连遭重挫,从湘潭一路退守到湖口。
关键时刻,杨秀清命翼王石达开前往增援,并于1854年底取得了湖口大捷,西征军借机重新攻占湖北、江西的广大地区。
1853年底,在太平军主力投入北伐和西征战场的时候,清军开始在天京外围囤积兵力,构建江北、江南两座大营,并对天京发动不间断的进攻。为改善天京处境,杨秀清决定从西征战场抽调部队,摧毁两座大营。
1856年2月,燕王秦日纲破江北大营。连月征战下,这支部队十分疲劳,破江北大营后秦日纲本想率兵回天京休整,但杨秀清考虑到江南大营势孤,应一鼓作气将其攻下,于是严令秦日纲继续进攻江南大营,即使陈玉成、李秀成申述也没能动摇他的决心。
1856年6月,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威胁天京长达3年的江南、江北两座大营终被摧毁。
1856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杨秀清声望一时无两,集教权、政权、军权于一身的他实质上已经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统治者 。
天京事变
自1853年建都天京后,杨秀清频繁使用代天父传旨的特权,其中大多是为了处理内部矛盾,排挤异己。
1856年8月,在指挥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后,杨秀清以此大功为由,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加封为"万岁"。以此事为引,内官统领陈承瑢向洪秀全告密,说杨秀清要谋朝篡位。洪秀全得知后立刻派出密诏,让领兵在外的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人返回天京诛杀杨秀清。
天父下凡
1856年9月2日,天京事变爆发,韦昌辉乘夜率三千兵众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几乎尽遭屠戮。
杨秀清的父亲叫杨亚齐,母亲古氏,伯父叫杨庆善。有兄弟三人,分别是杨元清、杨润清、杨转清。子女、夫人姓名已不可考。
1860年,洪秀全感怀杨秀清,将第五子洪天佑过继,袭爵幼东王。
天父下凡事件的起因经过
天父、天兄下凡是拜上帝教采用神灵附身说话形式进行传教和控制会众。
1848年1月,拜上帝会的重要领导人冯云山,被团练逮捕入桂平县狱。正在贵县的洪秀全闻迅,急往广州筹策营救。身处紫荆山区的拜上帝会,顿时陷入群龙无首之困境。
同年4月,杨秀清利用浔州一带流行的"降童"迷信,假托"天父下凡附体",以安众心。
洪秀全从广州回到紫荆山区,不得已确认了杨秀清拥有"天父下凡附体","代天父传言"的权力。
也许,在洪秀全看来,杨秀清当时假托"天父下凡",是一种聚合人心,振作士气而对清斗争的手段。因为,在1848年10月,萧朝贵也曾假托"天兄耶酥下凡"。从此,杨、萧取得天父、天兄下凡资格。同样,在是年的冬天,洪秀全本人也曾假托"上帝下凡"痛斥过孔子。此外,早在1837年的4月,洪秀全参加广州科举考试,得病回家。卧病四十余天,病中连呼"斩妖"。事后,他声称:曾升天见到了"上帝","上帝"命他下凡救世,诛灭妖魔(指满清政权)。就是说,在1851年底以前,无论是杨秀清的假托"天父下凡",还是萧朝贵的假托"天兄耶酥下凡",乃至于洪秀全的假托"上帝下凡",都是为反清政治目的服务的。
然而,到了1851年底,情况开始发生变化。是年12月17日,天王洪秀全在永安发布了《封五王诏书》。其诏书云:"……今特褒封左辅正军师(杨秀清)为东王,管治东方各国;褒封右弼又正军师(萧朝贵)为西王,管治西方各国;褒封前导副军师(冯云山)为南王,管治南方各国;褒封后护又副军师(韦昌辉)为北王,管治北方各国;又褒封达胞(石达开)为翼王,羽翼天朝。以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至此,东王杨秀清已是太平天国的第二号人物。
1852年5月,太平军北向攻全州,南王冯云山中炮受伤,6月因伤重牺牲。同年10月,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牺牲。此时,五王已去二王,东王杨秀清在太平天国的地位扶摇直上,大有压倒天王洪秀全之势。洪秀全未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为了太平天国的事业(实质是为了他个人的最高权力),他惟有暂且"忍辱负重"而求时变?
1853年3月20日,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同年三,四月间,清钦差大臣向荣与琦善,分别在天京城东孝陵卫,扬州城外建"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对天京形成合围之势。
5月,洪秀全派林凤祥,李开芳率兵北伐,目的是进攻北京。又派胡以晃,赖汉英率兵西征,目的是为开辟稳固的后方基地,安庆、九江、武昌仅是太平天国的三个省会城市,战略地位重要。但太平天国和杨秀清派军西征的目的是为夺取长江中下游的腹地 。
就在太平天国的事业达到高潮之时,同年12月,发生了东王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权责洪秀全事件。
洪秀全建设天王宫,杨秀清就“天父下凡”来教训他。后人编写的《天父下凡诏书》一书里面记载:
天父附身在杨秀清身上。
天父说:秀全,尔有过错,尔知么?
洪秀全跪下诚恳地说:小子知错,求天父开恩赦宥。
天父大声喝道:尔知有错,即杖四十。
韦昌辉及在官员伏地求情:求天父开恩赦宥我主应有之责,小子等愿代天王受杖。
洪秀全说:各弟不得逆天父之旨,天父开恩教导,尔哥子自当受责。
杨秀清见洪秀全摆好了受打的姿势,也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便说:尔已遵旨,我便不杖尔。
如果说在此之前发生的杨秀清假托"天父下凡",是为了安定众心,共同对清斗争的话,那么,此时则无疑是他对洪秀全最高权威的一次公开挑战。于是,当至高无上的"上帝"降临人间之时,杨秀清也就成了太平天国的最高权威,无论是作为上帝次子的洪秀全,还是太平天国任何其他领导人,都不得不跪在他面前恭听圣旨。无庸置疑,此时太平天国领导层的权力斗争,已是未雨绸缪。对杨秀清而言,自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其个人权威思想日益膨胀。所以,当他运用"天父下凡"来处理太平天国领导层的矛盾和事务时,这种方式显然就成了他追求个人权力,地位的工具。
杨秀清(1823年-1856年),原名杨嗣龙,祖籍广东嘉应州的客家人 ,出生在广西桂平市紫荆山平隘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以耕山烧炭为业。
历史学家罗尔纲评价说:"杨秀清妄逞个人威风,要夺取皇帝宝座,乃天京事变的祸首。"
杨秀清因个人能力登上了太平天国权力的顶峰,因个人欲望膨胀招来了杀身之祸。天京事变也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历史就这样被一个农民改变了!minjiangushi.com小龟侠为什么要传播民间故事?因为有时小人物也改变了历史。小人物的故事是历史的一部分,在正史中很难找到,特别是在广西,历史记载特别少,少数民族文化没办法追根溯源,民间故事就是我们的历史,当然不是正史,正史是官方写的,我们民间故事是野史。
杨秀清的成就
杨秀清自1851年起任太平天国正军师,总理国事。在他的管理下,太平天国高度中央集权,全国大小政务全部集权到中央政府,洪仁玕立法制宣谕中说:"即末秩微员,升降必由天廷转奏,片文双字,刊刻必自京内颁行"。
杨秀清严格维持秩序和执行纪律,据《太平天国的政治与宗教》记载:"一切人等,无有例外,各有派定的岗位与职责,而全体动作各按轨道,循规蹈距,如同钟表的机件"。
杨秀清择才用人,赏罚有度,《贼情汇纂》中记载:"其法至严,凡有失利取败,违令私财,重则立斩,轻者责降,不敢徇情,略无姑息。有功亦破格升迁,赏不逾时,而桀骜不驯之徒,遂群焉俯首,甘心服役,至身临矢石而不惴,膏涂草野而无悔矣"。
杨秀清1851年开始主持军务,同年颁布了《太平军条规》,包括"定营规条十要"和"行营规矩"各十条。
1855年,杨秀清组织人员总结经验教训,制订并颁发了《行军总要》,要求部队遵循。《行军总要》对水陆部队的行军扎营、警戒巡逻、指挥集合、点名查夜等,都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